在我國的南方,每年的春夏之交蠶豆成熟的季節,不管城市農村,家家戶戶餐桌上都會有新鮮蠶豆,嫩綠清香,美味可口。它既可與大米等配合煮成豆飯、豆粥,又可和其他菜肴一起烹調,作為佐餐美饌,備受人們的喜愛。
但是,有些人不僅不能大飽口福,就連吸到蠶豆花粉后,也會誘發一種疾病——蠶豆病。因此,春夏之交宜防新鮮蠶豆病。
蠶豆病是一種以黃疸、貧血為主要特征的溶血反應疾病,醫學上稱之為"血紅細胞β-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癥”。
現代醫學研究認為,引起"蠶豆病”的原因有以下兩個:
第一,有的人在春夏之交收獲蠶豆時,大量進食新鮮蠶豆,使攝入的裂解素和多巴醌等有毒物質超過一定數量,而引起中毒發病。
第二,有的人本身患有"遺傳性血紅細胞缺陷癥”,在進食新鮮蠶豆或吸入蠶豆花粉后,攝入了一些有毒物質,可使體內血紅細胞被氧化破壞而發生溶血性病變。"遺傳性血紅細胞缺陷癥”患者是因蠶豆中何種物質誘發的"蠶豆病”尚無定論,其發病程度與食蠶豆量無關。患者在平時無溶血反應,在藥物、蠶豆及感染等誘因下,可發生急性溶血。該病起病急,初有寒戰、發熱乃至不定位的腹痛,繼而發生嘔吐,臉色蒼白,嚴重者有明顯的黃疸、少尿或無尿,甚至休克和腎功能衰竭,如不及時搶救,可在1~2天內死亡。
蠶豆病對人體的危害雖大,但是,只要措施得當,還是可以預防的。一是不生食蠶豆(特別是新鮮蠶豆);二是不要一次大量進食或連續進食蠶豆,這樣就不會染上蠶豆??;三是有"遺傳性血紅細胞缺陷癥”病史的人不宜食蠶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