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春季里的"春捂”,俗語中的說法:"吃了端午粽,再把棉衣送”、"二月休把棉衣撇,三月還是梨花雪”、"春不忙脫衣”等,都是前人對于春季養生的經驗總結。
我國古代醫書《攝生消息論》指出: "春天天氣寒暖不一,不可頓去棉衣,老人氣弱骨疏體怯,寒風易傷腠理,時備夾衣,溫暖易之,一重減一重,不可暴去?!北磉_了正確的"春捂”方法。"春捂”既是順應陽氣生發養生的需要,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。
隨著醫學氣象學的興起和發展,通過科學家對春捂的研究,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數據來把握"春捂”,以保證身體健康:第一,根據氣象預報,冷空氣到來之前24~48小時,把握時機,精心"春捂”。
健康提醒
"春捂”時要注重下身保暖,可以加強下身的鍛煉,以促進血液循環。可以采取干洗腳等方法進行鍛煉,方法是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.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到足踝,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。同樣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,重復10~20遍。還可采用甩腿、揉腿肚、扭膝、搓腳、暖足、蹬腿等方法來活動下身。
第二,15℃是"春捂”的臨界溫度,當氣溫持續在15℃以上且相對穩定時,就可以不"捂”了。
第三,春季的氣溫變化尤常,時高時低,如果晝夜溫差大于8。C是該"捂”的信號。
第四,氣溫回冷需要加衣御寒,即使此后氣溫同升了,也得再"捂”天左右,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&1squo;&1squo;捂’’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