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放風箏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,同時也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。去郊外放風箏人們可以呼吸郊野的新鮮空氣,對身心健康和慢性疾病的康復,都是十分有益的。
寒冬,人們久居室內,氣血郁積。春季到室外放風箏,可以呼吸到負離子含量高的新鮮空氣,清醒頭腦,促進新陳代謝。在放風箏時,或緩步,或迅跑,緩急相間,張弛有變,能活動周身關節,促進血液循環,讓全身都得到運動。一只大風箏升入云霄后的拉力相當大,幾乎需要使出全身的力量才能駕馭。由此可增進臂力,強健腰背肌群和足部關節,對提高反應能力大有益處。放風箏時昂首翹望,極目遠視,能調節眼部肌肉和神經,消除眼的疲勞,防治近視眼,達到保護視力的目的,對防治頸椎病也十分有效。
放風箏對于全身都有好處,的確是一項非常好的健身運動。不過,放風箏時一定要注意安全,應選擇沒有車輛、高壓線,路面平坦的地區,以防創傷和交通事故。
在陽光明媚、空氣清新的春日里,讓我們與風箏結伴而行,投身大自然的懷抱,盡情享受春日的樂趣。
放風箏的4項注意
一是要選擇好場地。在放風箏的過程中,入經常要倒行,所以要注意防止摔傷。要選擇寬敞的非交通道路或空曠之處;路面要平坦,沒有溝溝坎坎,并要注意運動范圍內的建筑物情況。
二是要看清空中。放風箏時要注意觀察上空是否有電線,防止因風箏與電線接觸而發生事故。
三是要留意天氣。根據天氣變化做好皮膚和身體各器官的保護,尤其要注意防止太陽光反射對眼睛造成的傷害。
四是要注意身體。放風箏需要長時間仰頭,同一個姿勢要保持較長時間。老年入和脊椎動脈供血不足者在放風箏時要盡量避免突然轉頭,以防腦血管的突然收縮;同時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,調節放風箏的時間長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