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了漫長的炎夏酷暑,人們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精力。因此,有句俗話說:"入夏無病三分虛?!比肭锖?,氣候干燥,又是慢性病容易復發和病情加重的季節。因此,大多數人認為,為了增強體質,秋季應對自己的身體進行調補。秋季如何補養,以增強體質,抗病益壽,是人們比較關注的話題。
中醫認為:"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。”秋季補養,既要重視"物補”,又要重視"心補”,兩個輪子齊動,切忌一味偏補,應注意兼顧氣血陰陽,防止過偏而引發其他疾病。
所謂"物補”,即進行食補、藥補,這是有形之補。但對一些體弱者,尤其是老年人來說,因血虛氣衰,生理機能減退,突然進補,往往"虛不受補”。因為,入秋后必須作"底補”,使人體逐漸適應補品的作用,為冬補打基礎,作準備。
秋補應選用一些防燥護陰、滋腎潤肺的平和滋補品。對易出現口舌生瘡、口鼻干燥、咽喉腫痛、干咳無痰或少痰、便秘等秋燥傷身癥狀者,可使用清肺、潤肺、止咳的中藥,如杏仁、沙參、蛤蚧、核桃仁等,以補肺養腎納氣。老年人及體弱者,還可服用金匾腎氣丸等中成藥,以增強免疫力。
所謂"心補”,是指進行精神調攝,這是無形之補。宋代大養生家陳直說:"秋時凄風慘雨,多動傷感,若顏色不樂,便須多方誘悅,使役其心、神,則忘其秋思?!币蚨锛狙a養勿忘心理調適。一是"持樂”,即保持快樂、輕松的心態。面對草枯葉落、萬物凋零、繁景將逝的深秋,切不可陷于凄涼、沉重垂暮的傷感之中。二是"作樂”,即積極地參加一些琴棋書畫、花卉盆景、寫作、垂釣、養鳥養魚等情趣活動。三是"尋樂”,即加強體育運動,動于樂,在運動中尋求增強體質的喜悅,培養不畏艱險、堅忍不拔、樂觀向上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