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健康養生5法寶
雖然秋高氣爽,但是由于溫度走低等因素,感冒、發燒、哮喘等疾病都是高發期。專家提醒市民在換季時一定要注意養生之道,別被秋季常見病擊倒。
1、保持心境平和
秋季氣溫變化不定,冷暖交替,給人的生理、心理帶來一定影響,尤其是萬物開始蕭條,人們情感容易悲傷,如再遇上不順心的事,極易誘發消沉的心緒。因此人們的情緒通常不太穩定,心情煩躁。臨床中發現,秋冬季節也是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等癥易高發的季節。因此要注意精神調養,培養樂觀情緒,保持內心寧靜。在日常生活中,必須注意心理上的調適,正確把握自己,學會自行解脫,保持心情舒暢??膳c親朋好友到戶外參加如郊游、登高賞景等有意義的活動,也可參與一些有趣的體育活動,以豐富生活的內容。
2、增減衣物要適度
俗話說"春捂秋凍”。"秋凍”是告訴人們,當秋季來臨時,不急于添加衣服可增強人的抗寒和抗病能力,有益身心健康,適當地凍凍可增強皮膚的耐寒力。但入秋以后氣溫降低,適時增減衣物是必要的,只是不可驟增驟減,這樣有利于身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力。患有慢性疾病及年老體弱多病者,注意保暖是預防秋季發病的重要措施。老年人要格外注意保暖,避免外邪侵襲,陽氣外泄。
3、戶外運動正當時
秋天是人們戶外活動、鍛煉和旅游的黃金季節。早晨做操、打拳、散步、跑步等適量的體育鍛煉,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。適當增強鍛煉可以適應氣溫的變化,增強抗病能力。人們可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,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,身體好的可以選擇爬山、釣魚、郊游等活動,而身體較差的則可以選擇一些活動量較小的項目,如戶外散步、打太極拳、氣功等。不同年齡層次的人,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,如青年人可以打球、爬山、游泳等,年老體弱者則可以打拳、慢跑、散步、做操等。
4、護膚高招是沐浴
秋季人的皮膚水分蒸發加快,外露部分的皮膚會因缺水變得粗糙,彈性變小,嚴重者會產生皸裂。因此,要注意皮膚的日常護理,多吃泥鰍、花生、葡萄、甘蔗、芝麻、蜂蜜、梨等食物,能較好地滋潤肌膚。初秋濕熱并重,仍有"秋老虎”肆虐作惡,人們常常出汗過多,但此時早晚涼爽,便改變了出汗就洗澡的習慣,這就容易使皮膚發生癤腫。因此,保持皮膚清潔對護膚尤為重要。保持皮膚清潔的最佳辦法是勤洗澡,沐浴時可在盆內放一些花露水,使浴后的皮膚清潔滑潤。
需要注意的是秋季老年人洗澡不宜過勤,以免因皮膚干燥而發生皮膚瘙癢癥。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縮,洗澡不要用堿性肥皂,秋季氣候干燥,再使用堿性肥皂容易使皮膚干燥脫屑,導致皮膚自身保護能力降低,更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襲。
5、 居室莫忘通風
秋季氣候干燥,容易導致口干咽燥、便秘等癥,所以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溫度和濕度。室內可養些花草,勤灑水,以調節室內濕度。夜間睡覺要關好門窗,入睡后腹部要蓋一些衣被,以防腹部受涼,誘發感冒、腹瀉。不過秋季也要注意室內通風。由于秋季氣溫下降,不少人家關門閉窗以保室內溫度,這樣做可能使室內污染嚴重,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頭痛、頭暈、鼻竇不適、畏光、流涕、惡心和胸悶等癥狀。因此天涼也要多開窗通氣,保持室內空氣清新。不要在居室內吸煙,以減少污染,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。廚房最好安裝排風扇,使油煙及時排出室外。秋季要避免熬夜,每晚要保證6―8小時的睡眠時間,使機體有較強的免疫力。另外,秋季適當早起可以預防腦血栓的發病。
另外,應注意不要熬夜或蒙頭睡覺。(文章來源于:飛華保健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