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連特色小吃:海涼粉(海拌涼粉)
簡介
海涼粉是山東青島地區,遼寧大連地區傳統特色美食之一,也是當地特產。原料是生長在嶗山海底礁石上的一種水草叫牛毛菜,將它曬干后上鍋熬7—8小時,再過濾、晾涼后切成條形便成海涼粉。拌海涼粉比北京人慣常吃的綠豆涼粉更爽嫩,如瓊脂一般,是青島夏季的一道清新的開胃涼菜。
海涼粉家常做法
原料:海涼粉500g、黃瓜一根
調料:大蒜少許、香菜少許、精鹽少許、雞精少許、米醋少許、白糖少許、芝麻醬少許、香油少許、麻油少許
1、將黃瓜洗凈,切成細絲。
2、大蒜搗碎,香菜切成茉。
3、將芝麻醬事先用溫水調成稀糊狀。
4、將各種原料放到一起。
5、依個人口味加入鹽、雞精、米醋、白糖、芝麻醬糊和香油,拌勻即可。
小提示:
1、可以熬海涼粉的海草很多,我用的是珊瑚草,還可以用石花菜、鹿角菜;
2、如果用鮮海草可以清洗干凈后直接熬煮,用干海草的話要泡發好并清洗干凈,泡發后并清洗干凈可以有效去除海草的腥氣;
3、熬海草的時候一定要大火燒開轉小火,小火慢慢熬煮出膠質來,不愛吃豬蹄的童鞋可以試試這個;
4、拌海涼粉的調料隨自己喜歡,我就是用了最家常的蒜、醋、辣椒油和黃瓜絲,喜歡的可以放其他配料和麻醬等。
海涼粉怎么吃?
海涼粉是青島十大著名特色小吃之一,不同于陜西的涼皮和北方的涼粉以淀粉或綠豆為主材料,而“青島海涼粉”是以青島獨有的一種海底凍菜熬制而成,營養價值高,四季皆可食用。常被青島人在夏天時做下酒菜,消暑又美味。
海底凍菜你也不知道?凍菜只是當地的叫法,學名石花菜,它的名字還有很多、牛毛菜、海毛菜、沙根子、紅絲、鳳尾、瓊枝。屬于紅藻門,石花菜科。藻體紫紅色直立叢生,一般高10-20厘米有的可達30厘米。生長在大干潮線附近至水深6-10米間的海底巖石上。是我國黃、渤海沿岸習見的種類。
好多外地游客來青島吃了以后也是贊不絕口,我曾經在青島潔神飯莊做過兼職,遇到過這樣的幾個客人,每次去吃飯不要別的直接就是來100串烤肉,每人一大碗涼粉。
市場上賣的涼粉很多人不放心,不知道含有什么膠和添加劑,這里教大家一個自己在家熬制涼粉的方法。(凍菜可以在網上買到)。
先告訴你海涼粉怎么做,然后告訴你有什么好處(尤其是女性肯定會喜歡)
食材:凍菜,也可以用其他的海菜,如珊瑚草、鹿角菜。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純凍菜做的涼粉。
器具:高壓鍋,細不銹鋼絲網漏勺
制作:將選好干凍菜挑揀一下海草,包裝時的雜毛等。然后放水里浸泡2小時。 將浸泡好菜反復搓洗(得6-7遍),直到水色清為好,有小殼類不妨。
注意事項:石花菜生長在急流深水的巖石上,帶有貝殼無妨(含鈣)。
洗好的菜放高壓鍋內,按照“1兩干石花菜加水7斤”的比例加水,再加 1/3 勺子(吃飯用的小勺)醋,醋主要是為了去腥味,千萬不能多加,如果加多了,制做的涼粉沒有韌性,易碎。
大火開鍋后,小火煮60~80分鐘熄火。
冷卻至鍋內無壓力后,倒入盆中,同時用漏勺過濾凍菜和渣滓。
放在透風處,未凝固好之前不要移動。一般6小時后可凝固好。想要快速的凝固好可以放在冰箱保鮮里面。
過濾后的凍菜渣滓,再加水1/2(水)燒開后攪動一回兒,用漏勺過濾凍菜和渣滓(在漏勺里壓干)。第二遍的湯汁單獨放。也可凝固成涼粉。一般家庭熬制兩遍就可以了。
涼粉切成條狀或者塊狀,加入調料即可食用。
拌海涼粉的調料隨自己喜歡,我就是用了最家常的蒜、醋、咸菜沫和黃瓜絲,喜歡的可以放其他配料和麻醬等。
以上用量是指一兩凍菜所需的水和醋等,一般情況下,一兩凍菜熬兩遍,可以出涼粉6斤左右。
選料技巧:
干凍菜有兩種,一種是白色,是經過淡水(雨水)淋過,曬干后的顏色。這種出粉后白度好。
另一種是紅褐色(有帶褐和黑)是沒經過淡水淋過的。這種出粉后不如白色的。
在干菜“質”上要看主支(莖)是寬扁為正宗,圓的、白干菜里有其他色的為次菜。正宗的菜出粉率高,其他要差些。
夏天已經悄悄的過去了,但是今年一次都還沒有吃過,真的是好遺憾的。好了!最精彩的部分到了,女性朋友更不能錯過哦!
凍菜涼粉不同于其它食物之處在于:
它不含淀粉和脂肪,完全由被稱為腸胃清道夫的海藻多糖組成。其中的食物纖維素吸水后體積可高倍率膨脹。而且當人食用后,并不在胃中消化而是在腸內消化,使腸內酶類分泌活性加強,并提高了清除腸道沉積廢物的作用,這樣便可有助于排毒減肥養顏。
因海藻多糖在人體中不會被吸收,在其完成整個消化道行程后即被排出,所以食用后雖然感覺很飽,但卻不會增加體重。凍菜涼粉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及防腐劑,屬于純綠色天然海洋食品,絕對安全可靠。另外海藻多糖還可吸收人體內汞、鉛等有害元素,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