碗托
簡介
碗托,是一種漢族傳統面食。碗禿是用蕎麥面同豬血揉到一塊兒,加熱熬成粥糊狀,晾涼以后即成。食用時,將它切成薄薄的三角塊,在油鍋中煎透,盛入碗內,澆上芝麻醬、蒜汁、陳醋、鹽、味精等作料,用竹簽扎著吃。這與北京的灌腸極為相似,只是原料不同。
制法:
碗托由精制蕎麥制作成碗狀,放入鍋中蒸熟,然后取出等待涼了以后,切成片狀,可以炒熱食用,但是如果涼吃以豬肝等為拌料后味道鮮美可口,很有韌性。在陜北是很普遍的一種民間食品。差不多每個縣的市鎮上,都有飯店或小吃攤點叫賣。老百姓更是家家戶戶自己做了吃。這原因,大約首先是陜北普遍生產蕎麥,陜北老百姓在幾千百年的生產與生活實踐中,不斷地摸索著粗糧細作的方法,蕎面碗坨在諸多的蕎面食品中,有著鮮明的特色,筋軟耐嚼,香醇可口,百吃不厭,常吃常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