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長煎餅
簡介
子長煎餅是陜西省子長縣著名的漢族小吃。餅薄如紙,銀白透亮。根據不同需要和不同口味,可制成大餅或小餅,大餅與小蓋一樣,小餅與手掌一般。其種類有:豆腐干煎餅,熱豆腐煎餅,涼菜煎餅,穌肉煎餅,雞肉煎餅等。食用時,根據各自的喜好,配以醋、蒜湯、辣油或涼湯等醇香撲鼻,酸辣味濃,久食不厭。
制作工藝:
子長煎餅原料為蕎麥。將蕎麥去皮成糝子,加水滲透成糊狀,再經過濾后在鐵鏊上攤烙而成。成型后的煎餅有圓形或橢圓形,碗口大小,薄如紙,白似銀,具韌性。食用時卷入豬頭肉、紅燒肉、酥肉、雞肉、炒菜、涼拌菜、熱豆腐、豆腐干等就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煎餅。食用時的配料有:醋、蒜湯、韭花、辣油、西紅柿醬、芝麻等。
產地介紹:
子長縣位于延安市北部,地處陜西省黃土高原腹地,清澗河上游,北依橫山,東接子洲、清澗,南連延川、延安,西鄰安塞、靖邊,介于東經109°11′58″~110°01′22″,北緯36°59′30″~37°30′00″之間。西包公路橫穿全縣44.7千米,縣城距延安市區95千米,距西安466千米。下轄13個鄉鎮,全縣東西長72公里,南北寬55.70千米,面積2405平方千米,人口27萬,耕地3.4萬公頃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,海拔930~1562米。地形峁梁起伏,溝壑縱橫,為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。名勝古跡有北鐘山石窟、瓦窯堡會議舊址等。土特產有蕎面煎餅等。
歷史文化
子長煎餅歷史久遠,早在元末明初時即開始制作,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。據傳子長煎餅始制作時是一種又厚又大的面餅,主要服務于軍隊的行軍作戰,到清代傳入民間,成為民間群眾的小吃或逃荒、躲匪的“干糧”。由于其加工制作簡單可行而久傳不衰?,F在,人們除逢年過節家家享用外,招待遠方賓客時也是必備佳肴
做法
子長煎餅的制作,大致上有三個環節。
一是制作煎餅,二是制作包到煎餅中的葷素菜肴,三是制作為煎餅調味的調味汁。
都有自己的與眾不同的地方。制作煎餅,用的是蕎面糝糝。所謂蕎面糝糝,是雖然經過碾磨,卻未過籮的蕎面半成品。這樣的蕎面糝糝,要在清水中浸泡大約十分鐘,然后用手在岸板上揉搓,到比較松軟時,再兌水,過籮,成為蕎面糊糊。用這樣的蕎面糊糊在特制的鐵鍋上煎制而成的薄薄的面餅,就是子長煎餅。子長煎餅,包的菜肴有葷有素。最有代表性的是經過煮制的有味豆腐干,主要用的調料是花椒。最受歡迎的是酥肉。還有一種熱豆腐,即介乎豆腐與豆腐腦之間的一種豆制品,要趁熱夾到煎餅里去吃,才覺香美。也有包上炒土豆絲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