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季養生食譜

 特色小吃培訓班   2019-01-03 19:57   2,560 views 人閱讀  0 條評論

四季養生食譜,又叫四季調理食譜,即一年四季的養生食譜,只要根據四季氣候變化和季節與人體臟腑的對應關系,精心安排女人秋季養生、四季食譜,四季養生食譜,每個季節的養生菜、養生湯、養生粥、季節常見病預防調理食譜。

春季養生食譜

中醫以為,春季養生,養肝為主,飲食也應以養肝健脾為原則。適宜春天吃的食物主要包括蜂蜜、大棗、山藥、云苓、薏米、木棉花、菊花燈、桑葚、烏梅、山楂等。

春季食補養生食譜

1.木棉薏米山藥瘦肉湯

廣東人常受濕邪影響,脾胃弱、大便爛,因此,可選擇木棉花30克、薏米15克、山藥30克,加瘦肉煲湯,既健脾又利濕熱。

2.參芪薏米粥

對于脾虛重者,可食用參芪薏米粥:用黨參15克、北芪15克、炒薏米30克、淮山20克、大米100克煮粥。對于春濕感冒,大便糖稀,能起到健脾祛濕、補中益氣的功效。

3.杞菊苓粥

用枸杞10克、菊花10克、云苓20克、大米適量煮粥。有益肝腎明目、增強免疫力、抗衰老、降血糖和血壓等功效。

夏季養生食譜

民間也有諺語云:“夏天進補,冬天打虎”,可見夏季進補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。

夏季食補的特點首先是要清補不要滋補。這是因為在炎熱的夏季若用滋膩溫熱的補益中藥反而會“火上加油”,適得其反,最好選擇偏于具有益氣養陰生津的補品,如太子參、枸杞子、北沙參、麥冬、西洋參等,而不要用那些滋膩溫熱的補品,如阿膠、鹿茸、紅參、附子、首烏、熟地等。

三伏天適合“清補”,千萬別溫補

炎熱的夏季,萬物生長最為旺盛,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也達到了一年中的頂點,大量的營養物質與能量被消耗。此時通過進補補充機體損耗營養,供給機體正常需要,對于人體的健康十分重要。民間素有一些不錯的食補方法,如伏天喝羊肉湯補養氣血虛弱,吃鱔魚補虛損、除風濕,喝龍筵蟲草瘦肉養生湯具有清熱、瀉火、涼血、解毒等功效,還可以降血降壓,消炎利水。夏季選擇正確的進補方式,可以起到強身健體、安然度夏的作用。

三伏天食補養生食譜

1、綠豆粥:綠豆味甘性寒,具有清熱解毒、止渴消暑、利尿潤膚的功效。粳米與綠豆共煮其祛暑消煩、生津止渴及解毒效果更好。

2、薄荷粥:薄荷葉性味辛涼,氣味清香。先取新鮮薄荷30克,或干薄荷15克,煎湯取汁備用。再取100克大米煮成粥,待粥將熟時加入薄荷湯及適量冰糖,煮沸一會兒即可。此粥具有清熱解暑、疏風散熱、清利咽喉的功效。薄荷葉性味辛涼,氣味清香,很是可口。

3、蓮子粥:蓮子有清心除煩、健脾止瀉的作用。用蓮子粳米同煮成蓮子粥,對夏熱心煩不眠有治療。

4、荷葉粥:取新鮮荷葉一片,洗凈切碎,放入紗布袋中水煎,取濃汁150毫升,加入粳米100克,冰糖適量,加水500毫升,煮成稀粥,每天早、晚食一次。荷葉氣香微澀,有清熱解暑、消煩止渴、降低血壓和減肥等功效,與粳米、冰糖煮粥香甜爽口,是極好的清熱解暑良藥。

5、藿香粥:藿香15克(鮮品加倍),加水180毫升,煎煮2-3分鐘,過濾去渣;粳米50克淘凈熬粥,將熟時加入藿香汁再煮2-3分鐘即可,每日溫食3次。藿香味辛性溫,是夏令常用藥,對中暑高熱、消化不良、感冒胸悶、吐瀉等有理想的防治作用。

秋季養生食譜

秋天,有利于調養生機,去舊更新,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。因此,稍加滋補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。在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,更宜在秋天打好營養基礎,以增強體內應變能力,在冬季到來時,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。

秋季進補,應選用“補而不峻”、“防燥不膩”的平補之品。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、南瓜、蓮子、桂圓、黑芝麻、紅棗、核桃等?;加衅⑽柑撊?、消化不良的患者,可以服食具有健補脾胃的蓮子、山藥、扁豆等。

秋季食補養生食譜

1.花生紅棗粥

鍋上火,加入水,放入100克花生仁煮爛,然后倒入淘洗干凈的400克糯米和適量水,燒沸后加入紅棗50克,再改用小火煮至米爛成粥,加入紅糖調勻即成。糯米含有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糖類、鈣、磷、鐵及淀粉等,營養豐富,為溫補強壯食物;花生富含豐富的蛋白質、不飽和脂肪、等營養元素,有增強記憶力的功效;紅棗富含維生素A、C、E,胡蘿卜素、磷等礦物質,可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。

2.木耳豬血湯

將豬血250克切塊,木耳50克撕成小塊;豬血與木耳同放鍋內,大火加熱燒開;用微火燉到血塊浮起,以鹽調味即可。豬血含有多種微量元素;黑木耳則含有極為豐富的鐵。

3.五香茶蛋

將400克雞蛋和適量的清水煮10分鐘,剝去外殼,加入醬油、料酒、白糖、精鹽和紅茶、八角、桂皮、姜和蔥做成的香料包以及適量的清水,燒沸后,繼續用中火稍10分鐘左右即離火。雞蛋被認為是營養豐富的食品,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卵黃素、卵磷脂、維生素和鐵、鈣、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。

4.韭菜炒雞蛋

將韭菜200克切成3厘米長的段;將雞蛋200克打入碗內攪勻待用;將炒鍋燒熱,倒入蛋,炒至小團塊時倒出;加入韭菜,用旺火速炒、放鹽,快熟時倒入雞蛋,顛翻兩下,即可出鍋裝盤。韭菜性味甘、溫,無毒,具有溫補肝腎、助陽固精的功效。雞蛋具有養心安神、補血、滋陰潤燥的作用。

5.菠菜炒粉絲

菠菜250克、粉絲100克分別用開水焯一下;鍋放入麻油燒熱,用蔥花、姜末熗鍋,烹入紹酒、素湯50毫升,將菠菜、粉絲下鍋,加精鹽、味精炒勻稍熬即成。菠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蘿卜素和鐵,也是維生素B6、葉酸、鐵和鉀的極佳來源;粉條里富含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纖維、蛋白質、煙酸和鈣、鎂、鐵、鉀等礦物質,且有良好的附味性。

6.豆芽炒肉丁

豬肉100克切成小丁,用濕淀粉抓勻上漿;鍋內加油燒至四成熱,放入肉丁滑透;鍋內留底油30克燒熱,放入蔥、姜、蒜熗鍋;放入黃豆芽、料酒、醬油略炒,再放入白糖,加鮮湯、精鹽,加蓋用小火燒透,放入肉丁炒勻,加入味精,用濕淀粉10克勾芡,淋入明油即成。黃豆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多吃克有效防治維生素B2缺乏癥;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須的脂肪酸,能改善缺鐵性貧血癥。

7.蘿卜燉牛肉

將蘿卜450克、牛肉100克切成2里面見方的塊,放入沸水中略焯;鍋內加油燒熱,放入大蔥段、姜塊、八角炸香,加入鮮湯、料酒、牛肉塊,燉至熟爛再加入蘿卜塊,待蘿卜塊熟爛,加入精鹽、醬油、味精,揀出蔥、姜、八角稍煮即成。白蘿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;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,能調高機體抗病能力。

8.椒油熗藕片

鮮藕500克切成薄片,鍋中放清水燒開后倒進蓮藕焯熟,撈進涼開水里;藕片加精鹽、醬油、醋、味精拌勻盛入盤內,放上姜末;最后用花椒油熗在藕片上即可。蓮藕含鐵量高,所以對缺鐵性貧血的病人特別適合;其次蓮藕所含植物蛋白質、維生素以及淀粉含量都很豐富,有明顯的補益氣血,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。

9.蘿卜絲帶魚

帶魚250克切段,放入盆中加鹽,黃酒8克,濕淀粉拌勻;蘿卜100克切成絲焯水;油鍋上火燒至八成熱將帶魚放入,炸至呈金黃色;鍋里留少許油,放入蔥姜煸香,放入帶魚,蘿卜絲,加水、黃酒、糖、鹽燒開,加味精即可。帶魚富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,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;白蘿卜可助于消化,提高抗病能力。

冬季養生食譜

冬季氣候嚴寒,自然界的動植物均處于收藏蟄伏的狀態。人也同樣順應著自然界的變化,進入冬藏季節,正象中醫古籍《內經》所說:“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是氣之常也;人亦應之?!坝终f:“冬三月者為封藏?!耙簿褪钦f,一到冬三月,正是養精蓄銳的大好時期,這時人的皮膚肌腠比較致密,汗出較少,攝人的營養物質也容易貯藏起來,況且在冬令季節里,人的食欲也比較旺盛,所以這時進補正是最好的時節,冬至以后尤為相宜。

冬季食補養生食譜

1、山藥炒魚片

材料:草魚、山藥、生粉、料酒、蔥姜蒜、食鹽

做法:將草魚宰殺干凈之后切片,然后用生粉攪拌備用;將山藥去皮之后切片備用;在油鍋中就加入蔥姜蒜爆香,隨后放入準備好的山藥、魚片爆炒,隨后放入蔥姜蒜以及食鹽、料酒;炒熟之后就可以起鍋了。
功效:健脾益胃、助消化 。

2、栗子紅薯糖水

做法:栗子用熱水浸泡5~10分鐘,趁熱剝去外衣;紅薯洗凈,削去外皮,切塊;將5碗水倒入煲內,下栗子加蓋大火燒開,轉中火煮10分鐘;再下紅薯和姜片,煮至紅薯綿軟,下紅糖調味即可飲用。

功效:益氣健脾,厚補胃腸,抗衰防老。

俗語稱,冬吃蘿卜夏吃姜,是有道理的。蘿卜有消食、化痰定喘、清熱順氣、消腫散淤之功能。大多數幼兒感冒時出現喉干咽痛、反復咳嗽、有痰難吐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。多吃點爽脆可口、鮮嫩的蘿卜,不僅開胃、助消化,還能滋養咽喉,化痰順氣,有效預防感冒。

3、冰糖白蘿卜飲

做法:把白蘿卜洗凈,擦干水,在蘿卜的上部1/3處橫切一刀,上部1/3處放在一邊,用小刀把下部中心掏空,在挖空處放入冰糖。再把切去的1/3白蘿卜蓋好,周邊用牙簽固定好,把蘿卜放入密封罐,放入冰箱保存,五六天后拿出來,打開蘿卜,里面的冰糖已化為濃汁。將汁水潷出,再加少許蜂蜜即可。

功效:潤肺止咳,預防咽喉腫痛等秋季常見疾病

茶樹菇營養豐富,有健脾止瀉、滋陽壯陰、美容保健之功效,還有抗衰老、降低膽固醇、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。

4、茶樹菇玉米排骨湯

做法:洗凈精肋排,放在開水里焯一下撈出,再用溫熱水沖去表面的浮末;茶樹菇用溫水泡片刻,剪去老根,沖洗干凈,姜切片,待用。將鍋燒熱,放少量油(喜歡特別清淡的湯可省略這個過程),至六成熱,將焯好的肋排和姜片用小火慢慢翻炒片刻,加開水,和泡好的茶樹菇一起放入湯鍋里煲熟。甜玉米洗凈,切成小段,放入煮好的湯里,加適量鹽煲20分鐘,調入適量雞粉,關火,稍微燜一下即可。

功效:這款湯既可滋潤皮膚,又可防癌。

四季養生食譜:春季篇

按我國中醫觀點,春季養陽重在養肝。在五行學說中,肝屬木,與春相應,主升發,在春季萌發、生長,因此患有高血壓、冠心病的人更應注意在春季養陽。春季是細菌、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,肝臟具有解毒、排毒的功能,負擔最重,而且由于人們肝氣升發,也會引起舊病復發。春季肝火上升,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,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。中醫認為,春在人體主肝,而肝氣自然旺于春季。因此,春季養生不當,便易傷肝氣。為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,保持人體健康,在飲食調理上應當注意養肝為先。

營養原則

1、選擇熱量較高的主食,并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:早春時節,氣溫仍較寒冷,人體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基礎體溫,同時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加速,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而致病。

2、增甘少酸的原則:春季肝旺之時,要少食酸性食物,否則會使肝火更旺,導致脾胃的消化、吸收功能下降,影響人體健康。

3、宜食抗病抗毒性的食物,并注意補充足夠維生素:春天,氣溫變化較大,細菌、病毒等微生物開始繁殖,活力增強,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。因此,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。

適宜食物

1、主食及豆類的選擇:

谷類如小麥、大麥、小米、粳米、以及黃豆等。

2、肉、蛋、奶類的選擇:

雞蛋、雞肉、牛肉、瘦豬肉、魚類、牛奶等。

3、蔬菜的選擇:

菠菜、萵筍、綠豆芽、韭菜、薺菜、蘆筍、馬齒莧、芹菜、青椒、西紅柿、香椿、四季豆、卷心菜等。

4、水果的選擇:

蘋果、柑橘、香蕉、山楂、草莓、櫻桃、梅子等。

5、其他:

花生、芝麻、核桃、蔥、姜、蒜、芥末等。

飲食禁忌

春季飲食宜忌生冷油膩之品,傳統醫學還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,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,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。

一日參考膳食

春季的飲食調養可分為三個時期進行。

早春時期:陰寒漸退、陽氣上升、乍暖還寒。人們在飲食上應當多吃一些雞肉、動物肝臟、魚類、瘦肉、蛋黃、牛奶、豆漿等營養品,以滿足人體機能日趨活躍的需要。從“春夏養陽”的角度出發,多吃蔥、姜、蒜等溫性食品,以驅陰散寒使“春陽”上升,這些食品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。應少吃黃瓜、冬瓜、茄子、綠豆芽等寒性食品。

早餐:臘肉、香米、菠菜、小麥面粉等,如臘肉香米粥、蒜蓉菠菜、花卷;

加餐:牛奶;

午餐:大米、薏米、豬瘦肉、青蒜、豆腐、青椒、雞蛋等,如二米飯、青蒜燒豆腐、青椒肉片、蛋湯;

加餐:蘋果;

晚餐:小米、小麥粉、油菜等,如小米粥、饅頭、素炒油菜。

春季中期:可適量食用大棗、蜂蜜、山藥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,少吃過酸或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品。另外,注意多吃菠菜、芹菜、萵筍、胡蘿卜、花菜、柿子椒、嫩藕、油菜、綠豆芽等黃綠色蔬菜和時令水果,以補充維生素、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不足。此時正值各種既有營養又有食療作用的野菜生長之時,如薺菜、馬齒莧、魚腥草、蕨菜、竹筍、香椿等,應不失時機地擇而食之。

早餐:空心菜、瘦肉、大米、小麥面粉、薺菜等,如空心菜瘦肉粥、油炒薺菜、饅頭;

加餐:水果;

午餐:香米、雞、肉、豬瘦肉、白菜、紫菜、雞蛋等,如米飯、辣子雞丁、白菜肉片、紫菜蛋花湯;

加餐:酸奶;

晚餐:大米、青椒、韭菜、雞蛋、包心菜等,如韭菜雞蛋、包心菜粥、玉米面發糕。

春季晚期:氣溫日漸升高,應以清淡飲食為主,除適當進食優質蛋白類食物及蔬果之外,可飲用綠豆湯、赤豆湯、酸梅湯以及綠茶,防止體內積熱。不宜進食羊肉、狗肉、麻辣火鍋以及辣椒、花椒、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,以防邪熱化火。

早餐:雞蛋、大米、小米、蕓豆、萵筍、春筍等,如蕓豆粥、煮雞蛋、碧綠筍尖;

加餐:酸奶;

午餐:大米、黃豆芽、豆腐、豬瘦肉、鯽魚、平菇等,如米飯、肉沫豆腐、涼拌銀芽、鯽魚平菇湯適量;

加餐:水果;

晚餐:糙米、黑豆、黃豆、綠豆、紅豆、青豆、小麥粉、小白菜等,如五谷糙米粥、饅頭、蒜茸小白菜。

備注

1、《金匱要略》提醒說:春季不能吃動物的肝臟,此季正是肝旺的時候,死氣入肝,傷食者魂。

2、據《養生論》記載:春三月,每天早晨應該梳頭一二百次,晚臨睡前用熱水加入一撮鹽洗腳(包括膝蓋以下部分),可以泄掉風毒腳氣,以免壅塞體內。

3、春季,氣候轉暖,濕熱毒邪開始活動,許多治病因子也隨之猖獗,所以春天要特別重視疾病預防。

4、春季對于體質過敏,易患花粉過敏、蕁麻疹、皮膚病者,應禁食含異性蛋白的刺激性食物,如羊肉、蟹之類。

5、在起居上,宜適當晚睡、早起、外出散步,以適應春季勃勃的生機,汲取大自然的活力,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。

6、在衣著上,春季雖然天氣變暖,但不要急著減衣服,衣著要寬松。

7、在運動上,動作宜舒展,一般可選擇散步、慢跑、春游、放風箏等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ykk8.com/25632.html
版權聲明:本文為原創文章,版權歸 特色小吃培訓班 所有,歡迎分享本文,轉載請保留出處!

 發表評論


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