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認為,秋季養生,重點在肺。由于秋季轉涼,氣候干燥,一切生物的新陳代謝機能開始由旺盛而轉為低潮。人體如果不能適應外界氣溫的變化,體表肌膚及擔負呼吸機能的肺臟稍有不慎,便會發生感冒、咳嗽,特別是那些素有哮喘病、支氣管炎等病史的人,也往往在秋季復發或病情加重。
秋季養肺,在飲食調理上,要堅持以防燥護陰、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。多食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甘蔗等食物,以起到滋陰、潤肺、養血的作用。
《黃帝內經》里說"早臥早起,與雞起興”。早臥以避風寒,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,使肺氣得以舒展。秋季適當早起,可減少或縮短血栓形成的機會,對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的意義。
秋季,有時天氣變化無常,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有"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況。要保持體溫恒定,就應多備幾件秋裝適時增減。衣服不可驟增驟減,也不可增衣過早,這樣不利于身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力,"春捂秋凍”就是這個道理。
不少人鼻腔黏膜對冷空氣過敏,秋季一到,便傷風、流涕,因此很有必要經常按摩鼻部??蓪墒帜粗竿鈧认嗷ツΣ?,有熱感后,在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,然后按摩鼻翼兩側的"迎香穴”15次。每天做1~2遍,可增強鼻的耐寒能力,亦可治傷風、鼻塞不通。
此外,在秋季生活中,根據秋季氣候的特點,除適當多食一些維生素類食物外,還可少量服用宣肺化痰、滋陰益氣的中藥進行調理保健,如人參、沙參、西洋參、百合、杏仁、遠志、川貝、胖大海等,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