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是一年陽氣最盛的季節,具體而言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。前一階段,自立夏至夏至結束,即農歷四、五兩個月。此時由于太陽逐漸北移,使地處此半球的我舊白晝漸長,夜間逐短,天氣日漸炎熱,萬物生長茂盛。后一階段,特指農歷六月,節氣屬小暑、大暑。夏季氣候炎熱,是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,人體陽氣外發,伏陰在內,此時要順應自然,注意養生,對防病健身、延年益壽是大有裨益的。
夏季炎熱,易使人體腠理開泄、津液外泄,出汗量要遠遠大于其他季節。由于汗液為津液所化,血與津液同出一源,而血又為心所主,故又有"汗為心之液”之稱。所以,夏季保存或及時補充津液是非常重要的。心通于夏,人體五臟功能都隨四時、陰陽五行的變化而變化。所以,為了更好地在夏季應用飲食養,上,必須把握時令與臟腑的關系.存復季3個月里做到有目的地補充心臟所消耗的能量,以保護心氣。
夏季陽氣盛于外,而陽極剛生,陰氣居于內,加之夏季食物易腐敗,稍有不慎,即可致腹痛、吐瀉,所以,這個季節的飲食起居較之其他季節更為重要。另外,酷熱的夏季,人體對蛋白質、水、無機鹽、維生素及做量元素的需求量有所增加,首先是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。因為,天氣炎熱出汗較多,氮的損失、失水及體溫升高,均可引起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,從而需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。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人體耐力和抵抗力降低。
夏季需要及時、不斷地補充營養。補充營養的原則是: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飲食為主,在膳食調配上,要注意食物的色、香、味,以提高食欲,如可適當多吃些涼拌菜、成鴨蛋、松花蛋、豆制品、芝麻醬、綠豆、新鮮蔬菜、水果等,各種飲料更是夏季不可缺少的。通過飲食淵配,既可補充人體因大量出汗導致的營養損失,義能有效地避免腸道疾病的發生,同時,還有益于調節體溫、消除疲勞。
夏季飲食宜清淡,少食肥甘厚味,多食豆類食品,如綠豆、赤小豆、扁豆、豆制品之屬,以解暑利濕、健脾益腎,、此外,夏季是細菌、霉菌大量滋生的時期,食物、餐具易受污染。故飲食方面尚須留心消毒,生熟刀砧、案板須分開,外購熟食宜加工、加熱后食用,在起居上,雖悶熱難眠,亦應避免對扇當窗,或臥睡席地、涼床,或空調溫度過低,或赤膊不加遮蓋。這些對老年人來說皆非所宜,犯之,病生難禁。
夏季要多吃些具有祛暑功效的食物,如莧菜、莼菜、茄子、鮮藕、綠豆芽、絲瓜、黃瓜、冬瓜、菜瓜、西瓜等,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西紅柿和西瓜,夏季多食既可生津止渴,又有滋養作用。
老人夏季飲食還應注意少吃和少吃油膩食物,多吃清淡潔凈
的食品,對于體弱的老人,應避免食川冷飲及生冷瓜果,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礙而致病。
在炎熱的夏季,尤其要重視精神的調養。因為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,神氣渙散則人體的一切機能遭到破壞。夏季神氣調養要做到神清氣和,快樂炊暢,胸懷寬闊,使心神得養。在萬物繁榮的夏季,應有廣泛的興趣愛好,利用業余時間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文娛活動。
夏季養生要注意起居調養。夏季是人體心火旺、肺氣衰的季節,人應晚睡早起,順應自然,保養陽氣。夏季太陽升得早,清晨空氣清鮮,早起后到室外參加一些活動,對增強體質頗有益處。由于夏季中午氣溫特別高,晚上睡眠時間較短,要適當午睡,以恢復疲勞,保持充沛的精力。夏季不可在室外露宿,不可臥居潮濕之處及坐冷石冷地。睡眠時亦不可讓電扇直吹,有空調設備的房間,亦要注意室內外溫差不要過大。
夏季養生要注意運動調養一,夏季經常參加鍛煉,可增強體質,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,實驗觀察發現,夏季經常參加鍛煉比不堅持鍛煉的人其心臟功能、肺活量、消化功能都好,而且發病率也較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