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慶特色小吃:白市驛板鴨
簡介
白市驛板鴨是重慶的著名特產,以產于市屬巴縣白市驛而得名,已有100多年歷史,經腌漬、烘烤等多道工序,精制作而成,臘香可口、余味無窮,系高蛋白、低脂肪、飲酒佐餐之佳品。素以色、香、味、型俱佳而聞名于世。
鴨肉性寒、味甘、咸,歸脾、胃、肺、腎經;可大補虛勞、滋五臟之陰、清虛勞之熱、補血行水、養胃生津、止咳自驚、消螺螄積、清熱健脾、虛弱浮腫;適用于體內有熱、上火的人食用;發低熱、體質虛弱、食欲不振、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,食之更佳。同時適宜營養不良,產后病后體虛、盜汗、遺精、婦女月經少、咽干口渴者食用;還適宜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后,糖尿病,肝硬化腹水,肺結核,慢性腎炎浮腫者食用。
歷史文化
白市驛板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。最早加工板鴨的多為家庭,產品面向酒館等。后來逐漸暢銷重慶市大小酒館及碼頭各地。到抗日戰爭時期,連飛機場的外國人、資本家等上層人物也爭購并攜往外地。于是,白市驛板鴨又香飄上海、廣州、香港及歐美等地、銷路大增。新中國建立后,當地擴建廠房,增添設備,擴大了板鴨生產,提高了產品質量,使產品遠銷國外,還先后被評為省、市和商業部的優質產品。
關于白市驛的板鴨這個特產,如今川渝兩地的言子中都還有一句:白市驛的板鴨——干繃,意即喜歡打腫臉充胖子。當然,白市驛板鴨本身的原始制作要義也在其中,板鴨在晾曬和腌鹵過程中,均采用竹骨繃撐,成品成板狀。古遠年代,沒有什么特別的加工手段,就只好將鴨子繃掛起來,好通風熏制入味。因為很干,那時候吃板鴨,要點口勁?,F在呢,牙口好不好,都不是品味白市驛板鴨的必要條件了。
做法
白市驛板鴨選料嚴格,制作精細,配方獨特。這種板鴨是選用當年產的二斤半左右的肥鴨為原料,經宰殺、褪毛、去內臟后,曝干水分,再用 食鹽、花椒、胡椒、八角、白糖、甘松等十多種調料反復進行腌漬,夏 季腌18至20小時,冬季35至40個小時;將腌漬好的鴨子擦去污物,用竹片撐開,進行風干,夏季3至4個小時,冬季約8至10個小時;然后,把谷殼點燃熏烤40至50分鐘,烤好后外涂香油,進行包裝,即可。由于這種板鴨是半熟品,所以不宜久存,冬季可貯存半月至一個月;伏天只能存放兩天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