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慶小吃-合川桃片簡介:合川桃片始創于1840年。用上等糯米、核桃仁、川白糖、蜜玫瑰等原料,精制加工而成,是重慶市地方名產之一。特點為粉質細潤,綿軟,片薄,色潔白,味香甜,突出濃郁的桃仁,玫瑰香味。1917年曾在巴拿馬博展會上,獲巴拿馬金質獎。
歷史文化
公元1895年(清光緒二十一年),合川縣城“祥云齋”糖果鋪開始生產甜桃片。之后,內江人朱國禎、蔣盛文等在合川城申明亭開設“同德福”典當,又在蘇家街創辦“同德福京果鋪”,生產各種蜜餞、糖果,同時對合川“祥云齋”試制的桃片進行了研究和改進,初步生產出具有色白、離片、綿軟等特點的“合川桃片”。
做法
1.選料:選大粒糯米,用羅篩掉雜質和碎米,用50~60℃的熱水淘洗約10分鐘,撈起瀝去水分后,加蓋捂20分鐘即可攤開待用。
2.炒米:將捂好的糯米,以油制過的河砂拌炒,火勢要旺,每鍋炒米1公斤,要求炒到糯米“跑面”時,快鏟起鍋,用羅篩去砂子即可。
3.磨粉與回粉:將炒制的糯米用電磨磨成細粉,以90~100眼篩過篩。篩出的稱為“火粉”,將“火粉”置于晾席上攤開吸水回潮,時間在3天以上,直到手捏粉子成團,不散垮即為回粉。夏季用回粉需加微火炒熟,冷卻后方可使用。
4.制攪糖:川白糖加水,按10∶3的比例放入鍋里溶化煮沸后,以蛋清或豆漿提純,除去雜質、糖泡子,加飴糖(數量為川白糖的5%)繼續熬制,夏季熬至130℃左右,冬季熬至120℃左右,將糖水滴入冷水中能“成團”時,即起鍋。起鍋后邊下化油邊攪拌,直至糖油充分混合翻砂后,置于案板上冷卻,用搟筒搟散成細糖粉,過篩后即可使用。
5.制漿桃仁:精造漂白的核桃仁,切碎過篩,選出顆粒均勻的碎桃仁,以提糖水漿制,加蜜玫瑰、川白糖拌勻即可。
6.拌合與裝盆:將回粉與攪糖充分揉合后,分3層裝盆,以1/3裝底、面層,以2/3拌合漿桃仁放中層,3層都要使用“銅境”走平,最后捶緊,走平。
7.燉糕:將裝盆的糕坯置于熱水鍋里搭氣,水溫50~60℃,時間2~3分鐘,即可起鍋靜置回潮,到次日糕質綿軟緊密時,即可切片。
8.切片包裝:將燉好的糕坯倒出,用機器切片。
合川桃片,重慶市合川區特產,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。
合川桃片是是重慶合川區傳統名點之一,始創于1840年。用上等糯米、核桃仁、川白糖、蜜玫瑰等原料,精制加工而成。特點為粉質細潤,綿軟,片薄,色潔白,味香甜,突出濃郁的桃仁,玫瑰香味。
2009年05月26日,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“合川桃片”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。
合川桃片,是一種由糯米、核桃、面粉、白糖等制成的片狀糕點,其形為薄片,色澤潔白,散如展卷,卷裹不斷,點火即燃,入口化渣,軟糯滋潤,細膩香甜,兼核桃、玫瑰清香,清新爽口。山水秀麗的合川孕育了繁盛的文化,釣魚城的輝煌歷史令人嘆服,而桃片的美味則讓人垂涎。
合川桃片所用糯米、白砂糖、核桃仁等均選上等優質原料,選料過程嚴格,制作工藝獨特,經選料、捂料、炒米、等近20道工序,每道工序皆精細考究。例如,將燉好的糕坯切成薄片,每片僅幾毫米厚,還要使每片桃片厚度基本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