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居住環境,避免潮濕?!饵S帝內經》提出:"傷于濕者,下先受之?!逼湟馑际菨裥皞?,最容易傷人下部。這是因為濕的形成往往與地面濕氣上蒸有關,故其傷人也多從下部開始,如常見的下肢潰瘍、濕性腳氣、婦女帶下、下肢關節疼痛等癥,往往都與濕邪有關。因此,在長夏季節,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濕。盡可能做到空氣流通j清爽、干燥。
(2)飲食清淡,易于消化。長夏季節最好少吃油膩食物。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,如元代著名養生學家邱處機所說:"溫暖.不令大飽.時時進之其于肥膩當戒?!边@里還指出,飲食也不應過涼,因為寒涼飲食最能傷脾的陽氣,造成脾陽不適。由于消化功能減弱,一定要把好"病從口入”這一關,不吃腐爛變質食物,不喝生水,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凈,應多食清熱利濕的食物,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。清熱利濕食物以綠豆粥、荷葉粥、紅小豆粥最為理想。
(3)避免外感濕邪。由于長夏陰雨連綿,人們極易感受外來濕邪的侵襲。出現頭重如裹、倦怠、身重、嗜睡等癥,嚴重者還能傷及脾陽,造成嘔吐腹瀉、脘腹冷痛、大便稀薄。因此,長夏一定要避免濕邪侵襲,做到外出帶傘、及時避雨。若涉水淋雨,回家后要立即服用姜糖水。有頭重、身熱不揚等癥狀者,可服藿香正氣水等藥。由于天氣悶熱,陰雨連綿,空氣潮濕,衣物極易返潮,甚至發霉,人也會感到不適。穿著返潮的衣物,容易感冒或誘發關節疼痛,因此,衣服要經常曬一曬。
總之,根據祖國醫學"春夏養陽”的原則,長夏防濕的關鍵在于要保養人體陽氣。只有陽氣充足,濕邪才不易侵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