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8月23日左右是處暑節氣。處暑以后,氣溫會逐漸下降,這時候人體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"秋乏”,俗話說"春困秋乏夏打盹",人們經常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,所以這個節氣的養生首先是要保證睡眠充足。
在飲食方面,處暑時依然應該保持飲食清淡,少吃油膩、辛辣及燒烤類的食物,如辣椒、生姜、花椒、蔥、桂皮等,多吃蔬菜水果,多喝水,多吃雞蛋、瘦肉、魚、乳制品和豆制品等。
為緩解秋乏,處暑時除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還要加強鍛煉,如登山、散步、做操等,以強健身心,減輕季節交替時身體的不適感。經常伸伸懶腰也可緩解秋乏,伸懶腰時人體的胸腔器官會對心、肺形成擠壓,可以促進心臟的充分運動,使其提供更多的氧氣供給各個組織器官。所以,即使在不疲勞的時候,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,也會覺得舒適。
處暑進補食療方:
1.羊肺湯
材料:羊肺一具,柿霜、杏仁、綠豆粉各30克,白蜂蜜60克。
做法:先將杏仁去皮后研成細末,用柿霜、綠豆粉裝入碗內,倒入蜂蜜調勻,加入適量清水,和成濃汁狀,備用。將羊肺擠盡血污,用清水沖洗干凈,再將藥汁灌入肺內,裝碗后加水適量,隔水蒸熟,取出后將碗中湯汁澆注在肺上即成。
功效:益氣養陰、止咳平喘。
適用:肺虛、氣陰兩虛所致的形體消瘦、精神疲乏、心悸喘促、咳嗽不寧、口唇干燥,以及肺結核、老年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、肺源性心臟病等屬肺氣陰虧虛者。
2.燉豬肉黑豆湯
材料:瘦豬肉200克,黑豆30克,浮小麥50克,精鹽、味精各適量。
做法:將豬肉洗干凈,切成小塊;浮小麥用細紗布袋包好扎緊。將豬肉與黑豆、浮小麥藥袋同入沙鍋,加水適量,先用武火燒沸,后改文火煨燉,待肉熟豆爛后,加入精鹽、味精調味,除去藥袋,飲湯食肉和豆。
功效:滋陰益氣、壯體止汗。
適用:陰虛、氣陰兩虛所致的形體消瘦、皮膚干燥、自汗盜汗、神疲乏力、心煩氣短、口渴多飲、唇舌干燥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