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年四季養生之道)春養肝、夏養胃、秋養肺、冬養腎。春季調養,肝膽相照。春補酸綠,濃淡合宜。夏食清淡,以養腸胃。夏火炙心,以苦降之。秋涼襲人,稍食辛辣。冬日陰冷,避寒就溫。
春季調養,肝膽相照
依照中醫五行及臟象理論,春天是肝臟氣血旺盛之時?!备巍笔侨梭w五臟之一,其功能藏血,故有”血?!敝Q。
健康的肝,能夠舒筋活血,排毒泄濁,幫助脾胃運化。所以肝臟功能好的人,必然筋骨堅韌,眼睛明亮,指甲有光澤。
肝臟機能的盛衰在春季特別容易彰顯。譬如皮膚枯干、多斑、臉色偏青、雙目昏黃發赤、頭發干燥、眼耳昏迷、指甲呈綠色、手指根部泛紅、手掌呈灰色等這些現象,都表示肝臟機能有偏差,要特別注意肝的保養。
古人講:”肝膽相照”,肝不好傷膽,膽不好傷肝。肝好的人有魄力、有精神,思考集中。但是肝不好,會影響膽的作用,從生理影響到心理,使人容易膽怯,膽怯的人,處理事情容易躊躇,一躊躇不前,就是無膽了!所以養肝可以壯膽,這個”膽”包含身體的、以及心理的”膽”。
此外, 一個脾氣不好的人,通常肝也不會太好。因為心不夠輕, 身不夠松,所以難以輕松,容易上火。
養老信息網小編提醒老年朋友:如果不知修養之道,長期累積,心硬造成身硬,最后就形成肝硬化了!相對地,肝功能不好的人, 因為眼不清,目不明,容易疲倦,思維紊亂,所以也容易急躁發怒。身心是相互輝映的,要特別注意!
肝膽不順者,在春天用心調養,最能達到修復作用。除了多吃點酸味及綠色蔬菜,練氣更是直接有效的調養方式,其效果非常微妙,生理上可以幫助我們直接調活肝臟,練著、練著,也能由生理而進入心理,再由心入身, 兩相輝映, 相輔相成,使我們的內外都達到平和!
春補酸綠,濃淡合宜
春天耕耘,從緩和中慢慢滋長新的生命,古云:”一年之始不犯殺”,就是告訴我們,春天應當順應大自然”生生不息”的氣象,不犯殺氣。也就是說,我們做所有事情,努力的方向,不要對任何東西造成毀滅的結果。各行各業,所行所為,最好都朝向”生”的領域去下功夫。故飲食也以不殺生為原則,若能完全素食就更理想了!一則以養生,一則以養德。若能如此做到,便能順著天地生發之氣,身心蓬勃發展。
中國人的飲食養生原則講究濃淡適中?!睗狻眲t過頭,”淡”則剛好,但是也不能淡而無味。當濃到一定程度時,就要回歸于無。因為過濃造成積壓太多,會產生反彈現象,此時就得歸零, 不能再繼續吃,不然就受傷了,先停一段時間,直到濃度變淡了,才能開始再吃。保持淡而長久,才是最合宜的養生。
春天特別適合吃點酸,因為”酸”入”肝”,春天為養肝最佳時節。所以,適度的酸有助于調理肝臟功能,但千萬不能酸過頭,過頭反而又傷肝了。
春天也要多吃綠色蔬菜。尤其對一個有心鍛煉的人,飲食愈清淡愈好。蔬菜可以讓人情緒穩定,保持常態,不易暴躁。一個隨時保持心情平和的人,才能輕松地應付各種突發狀況。古人說:”藥補不如食補,食補不如功補?!憋嬍彻倘灰⒁?,但最重要的還是自我鍛煉。古時候的修煉家, 修到最后,愈吃愈少,但仍身強力壯,可見食物在精不在多。
中國老祖宗早已明示,素食乃養生天機。許多古人的養生觀沿用至今,仍歷久彌堅,如:不爛不食、不透不食、不熟不食等,飲食烹調除注重色香味,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其化力,使養份能充分被吸收,深入滋養臟腑,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。
夏食清淡,以養腸胃
天氣炎熱時,身體機能代謝加快,能量消耗大。這時,吃東西要特別注意:第一,要少吃。因夏天動得多,人易感覺饑餓,饑餓使人狼吞虎咽,吃了也不知道飽,容易飲食過量,造成消化不良,反傷脾胃。所以,吃東西要慢一點,如此也不會吃太多。
第二,少吃葷腥。古人講”勿食肥濃,以養腸胃。”夏天飲食清淡,才能保持身體輕松,吃得太油膩,有如火上添油,體內燥熱,反而令人難受。尤其很多葷食,譬如雞、鴨、鵝等,皆為”發物”,會加強我們身上原有的毛病。譬如本來只是肚子有點脹氣,吃了葷肉氣之后,肚子脹得更加難受,到最后送進醫院,實在劃不來!尤其一般人吃了”發物”,因體內有火,特別想喝冰的飲料,一邊大吃,一邊灌冰水,身體覺得爽快,但炙熱的內火容易引發高漲的情緒,甚至于情緒變得焦躁,易發脾氣。中國人的養生之道,講究”治因勝于治果,治本重于治標”。要想徹底改變身心,就要從日常生活的習性改變開始做起。
不少人曾問:”養生就不能吃冰嗎?夏天好熱,不吃冰太痛苦了吧!”其實,冰不是不能吃,但要有方法。首先,吃冰不能急,先在口里含一下,等到溫度調和了再下肚,就能減少沖擊力。
其次,運動完絕對不要馬上吃冰。因身體舒暢,里外溫暖時,冰物一入肚,五臟六腑瞬間緊縮,不但難受,也不健康。而且,體內會燃燒得特別快,反而覺得空虛,又吃更多食物來補充,最終不瘦反胖了。
養生的飲食及鍛煉,可使人體的消化、吸收及運化功能變好,身心平衡,體態輕盈,讓人活得健康又健美!
夏火炙心,以苦降之
火力旺盛的夏天使人容易上火,修心有助撲滅心中的無名火,練身有助調和身體的火氣,飲食則能讓自己更上一層樓,達到水火交融的效果。
飲食方面以清心補氣,消暑排毒為原則。在大自然的領域里,每個季節生產的蔬果都不相同,自有其道理。俗話說:”夏日吃西瓜,不用把藥抓。”許多古人的智能與四季養生環環相扣。夏天適合吃點紅色食物,西瓜顏色通紅,水分充足,又是夏季盛產,完全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最佳養生食品。吃東西盡量以當季食物為主。但現在農業發達,許多蔬果一年四季都吃得到。然而,夏天吃西瓜身心舒暢,冬天吃西瓜感覺卻不是那么舒服,其原因大家可用心感受。
夏日里, 不管身體或心境,太急燥,會如大地般干燥枯裂,不易調和。同時,夏天屬火,火熱便燃燒心,心神一亂,燥上加燥,一發不可收拾!所以,夏天要多吃點帶苦味的食物。一來,苦味食物大多屬涼性, 二來,苦味對應心臟,吃苦可以養心。但不能因為吃苦好就猛吃苦,若是過頭,累積在體內散不掉,還是會有問題。
吃苦有兩個層面。一則是食物的味道,二則是心境的苦。除了吃東西要吃點苦,心里頭也不排斥受點苦,帶一點苦的感受去體會生活種種,才不會讓自己變得特別辛苦,最終也才不會吃苦。一個真正懂得吃苦的人,才不會吃到苦頭;從來不愿意吃苦的人, 終究還是要吃苦頭。所以我們最好是先去找點苦頭來吃,才能先苦后甘,苦盡甘來!
秋涼襲人,稍食辛辣
隨著秋意轉深,大地陽氣漸減、陰氣漸生,于是草木凋零、萬物蟄伏。此時外在環境涼爽,更要注意體內保暖。因此,飲食非常重要,首先要避吃生冷,以免產生滯留現象,造成消化不良。所以若吃生冷的果蔬,之后最好再吃一些熱食,以免腸胃出問題。
每個季節生產的蔬果都不相同,自有其道理。古人很清楚地告訴我們,所有的食物都與陰陽五行、五臟六腑有關系。所以,吃東西要順著自然的節奏,才能做到最好的養生。
秋天屬肺, 適量吃一點辛辣,可以刺激肺臟運作,強化肺功能。有些人本來就肺氣不足,因身體的自然反應,味覺上對辛辣食物可能會產生排斥,但到了秋天,多少得試著吃一點, 替肺加把勁!這時如果還是完全不吃辣,就錯失良機了!所以秋天飲食不能無辣,但也不能太多,過度辛辣也會傷肺,一切都要中庸之道。
此外, 秋天以白色食物有益于養生,譬如筊白筍、山藥、白蘿卜、金針、葡萄柚、水梨、白木耳、栗子等都是此季上選食材。合于時節的飲食習慣可使體內的運化與外在大自然的節氣相互輝映、相輔相成,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。
一般人行住坐臥、吃飯睡覺,充其量不過是一個習慣, 時間到了就吃飯、睡覺,沒有特別的樂趣。中國人尤其務實,很少像外國人一樣, 吃頓飯也要來點燭光、鮮花,講究情趣,盡情享受!其實,我們不妨在生活里培養”愛”的感覺,不但愛自己,也要去愛別人。所謂”愛人如己, 愛己如人”,當我們懂得愛別人,回過頭來也就更懂得愛自己了!
冬日陰冷,避寒就溫
冬天要”避寒就溫”,穿衣注意保暖,也不宜吃生冷食物。由于天氣變冷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冷淡下來。所以中國人發明火鍋飲食文化。冬天一到,大家圍爐吃火鍋,用溫暖聚攏人氣,親戚、朋友,不管熟不熟,湊在一起,就像家人般不分彼此,感覺十分熱絡,心也溫暖了起來。這是中國文化中甚深的學問。
以五行來說,冬屬水,對應色為黑,故食物應以黑色為主,如黑木耳、黑棗、當歸、黑豆、黑糖等,都是調制冬令食品很好的素材。所以,許多冬令藥膳皆以黑色為主。然,冬令進補大有學問。身體每個臟腑,新陳代謝皆有一定速率,冬天大補,易造成身體負荷,減緩正常代謝。腎臟本有排毒作用,補過頭則造成囤積,會有上火、舌頭破、頭昏腦脹、身體不對勁的情形,當體內毒素無法排除,腎臟就會出狀況。但,冬天必須讓腎臟儲存熱能,也不能不補。故”只宜小補,不宜大補”乃冬季養腎原則。
養老信息網小編發現事實上,”補”之目的在取得平衡。因天冷,身與心都緊縮起來,補充熱量,有助舒展身心,這是補的用意;并非不論身體狀況,吃一堆營養品,補過頭反壞了身體。
然而,最好的補品并非食物。從前洗腎多是年紀大者,但現在許多年輕人也步入洗腎的行列,主因就是環境中充斥太多化學物質,人體吸收進去卻排不出來,日積月累便造成腎功能衰竭,于是只好依靠機器來洗腎,但從鍛煉的角度來看,用”氣”洗完全無副作用,可說是人體最好的補品!有些洗腎患者透過鍛煉,在幾年間從一周洗三次慢慢減為一周洗一次,持恒鍛煉,搭配合宜飲食,恢復腎臟功能指日可待!
一年四季養生之道:每月養生保健小知識
小編整理了從一至十二月全年養生保健小知識,注意啥,該吃啥統統都有。
一月 心內科醫生忠告(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靳立軍)
●寒冬,心梗風險大增。中老年人以及冠心病高危人群一旦出現胸悶、心悸、心絞痛等癥狀,應及時呼叫“120”。
●心絞痛不一定只表現在心前區不適,在心血管疾病高發期,中老年人一旦出現牙齒、下頜、頸間、上腹等呈陣發性疼痛發作,同時伴呼吸急促、胸悶,應及時就診,看是否心臟病發。
●感冒后跑步發汗?等于玩命!容易引起急性心肌炎、心肺功能不全,甚至導致心源性猝死。
●感冒后期或感冒后1個月內出現乏力、頭暈、胸悶甚至氣促、胸痛,要到心內科檢查,以排除“病毒性心肌炎”。
●戒煙越早實施受益越大,但隨時戒也可隨時受益。研究顯示,戒煙24小時后,心血管系統就開始受益,血壓下降,心跳變緩,發生心血管意外的風險隨之降低。
時令飲食——寒冬宜進補。常用補品有人參、黃芪、阿膠、枸杞、大棗等。適當吃羊肉、牛肉、核桃、山藥、栗子等,參芪燉羊肉、黑豆陳皮牛骨湯可補中益氣。
二月 骨科醫生忠告(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??浦魅?李衛平)
●冬春是膝關節炎多發的季節,寒冷刺激易使關節周圍軟組織水腫,應注意保暖,以減少發病。
●站立和走路時膝關節的負重是正常體重的1~2倍,上下樓梯時是體重的3~4倍,下蹲時負重可達到體重的8倍。負重越大,對膝關節的磨損越嚴重。中老年人因而不宜爬山,打太極也不要過于下蹲。
●長時間玩手機,手指在手機上“游離”的時候,手腕處于懸空狀態,且手指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,易誘發腱鞘炎。
●頸椎病病因復雜,頸部又有脊髓、神經根、椎動脈等十分重要的結構,因此,千萬別到按摩院盲目推拿,必須由專業推拿醫師進行治療。
●適度運動能有效延緩關節退變,防治骨質疏松。飲食方面,應注意多吃富含蛋白質、鈣質的食物,如牛奶、大豆、海帶、魚蝦等。
時令飲食——乍暖還寒,飲食減咸酸、增辛辣,可選擇芹菜、蔥、香菜、花生、雞、豬肉、魚等搭配食膳。胡椒豬肚湯可驅寒暖胃,老桑枝煲老雞有助祛風濕。
三月 呼吸科醫生忠告(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 趙子文)
●陽春三月,日夜溫差大,哮喘病人容易舊病復發,注意保暖防寒,盡量避免接觸花粉、螨蟲、寵物毛等過敏原,枕頭被褥要多洗曬。
●春季引起過敏的花粉多是構樹、松樹、杉樹、桑樹的花粉。過敏體質者必須注意天氣,如果風大,盡可能少到樹林、公園活動,以免因花粉引起過敏性疾病發作。
●空氣污染指數高時,盡量少到戶外。出門最好戴上口罩,保護口鼻,少吸入一些廢氣和PM2.5。
●單純感冒咳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,因感冒多由病毒引起,使用抗生素沒有作用。如感冒咳嗽癥狀明顯,可按醫囑適當應用止咳藥。
●戒煙對保護肺功能有很大幫助,35歲戒煙,到了80歲肺功能仍是好的;40歲戒煙,到了70歲肺功能還不錯;哪怕你60歲戒煙,也好過一直不戒煙。
時令飲食——本月雨水多,要健脾祛濕,多吃姜、蔥、蕎、淮山、鯽魚等,木棉花綿茵陳煲鯽魚、土茯苓燉草龜利于祛濕。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韭菜、紫蘇葉、薄荷等。
四月 婦科醫生忠告(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教授 姚書忠)
●陰雨綿綿,濕氣重,稍不注意,霉菌、滴蟲、淋球菌等病原體容易侵襲女性,引發各種婦科炎癥。可利用干衣機、電熨斗等家用電器,盡可能保證內衣的干爽。
●女性最好在25歲之前把自己嫁出去,在30歲之前生孩子。25歲-30歲是最佳的生育年齡,錯過了這個時期,生育能力將明顯下降,不孕的發生率隨之增加。
●對于有性生活而暫時不打算生育的女性,應做好避孕措施,避免反復流產,預防盆腔感染,從而減少危害女性生育能力的疾病發生。
●已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應到醫院做一次宮頸細胞檢查,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可能會降低90%以上。
●“卵巢保養”以及吃燕窩、雪蛤可青春常駐?別花那些冤枉錢,還不如把錢花在每年一次的婦科體檢上。
時令飲食——清明時節,要注意健脾益氣,多吃枸杞葉、山藥、西紅柿、土豆、莧菜等食物。枸杞葉滾豬肝、蕎菜韭菜滾牛三星有助護肝、醒胃。
五月 腫瘤科醫生忠告(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 劉孟忠)
●體檢是早期發現腫瘤的最有效方式。我們強調不同人群做體檢應有不同的側重點,比如長期吸煙的男性,應重點檢查胸部,低劑量CT可提高檢出率。
●鼻咽癌被稱為“廣東瘤”,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密切相關,建議定期查查EB病毒。
●不抽煙的女性也會患肺癌,研究認為長期做飯接觸的高溫油煙,會使其患肺癌的危險性增加2-3倍,所以炒菜時要控制油溫,盡可能不超過200℃。
●與適齡生育的女性相比,單身女貴族更容易患上乳腺癌。另外,很多女性為了保持青春,經常服用含雌激素的補品,這也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。
●結直腸癌早期可以沒有任何不適表現,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問題的有效手段。40歲以上,從未做過腸鏡的人要做一次腸鏡檢查。
時令飲食——天氣逐漸炎熱,飲食宜增酸減苦,多吃赤小豆、薏米、綠豆、冬瓜、荸薺、西瓜、鯽魚等。薏米煲老鴨、溪黃草赤小豆煲豬骨可清利濕熱。
六月 男科醫生忠告(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不育與性醫學科主任 張濱)
●民間一直流傳著“鹿鞭泡酒”等壯陽偏方,但“以形補形”的壯陽方式有待進一步科學地驗證其適應證,盲目壯陽會對健康產生危害。
●性生活出現“微軟”狀態,應及時咨詢男科醫生,在排除身體其他疾病的情況下,使用ED治療藥物有助重獲“性?!薄?/p>
●體外射精避孕不僅安全系數低,容易導致伴侶意外妊娠,且長期采用這種方法還會造成精神緊張,甚至導致性功能障礙。
●中老年男性也有“更年期”,如出現易怒、失眠、性欲下降和勃起功能障礙等癥狀,合理進行睪酮治療可改善健康狀態和情緒,提高性欲。
●前列腺作為男人的重要性器官,從年輕的時候就要注意保護,如不憋尿、不頻繁自慰,避免酗酒和久坐等。
時令飲食——進入夏至,飲食宜清淡,多吃苦瓜、節瓜、黃瓜、冬瓜、西瓜、綠豆等,祛暑生津。粟米須蚌肉湯、節瓜眉豆章魚煲豬骨有助清熱祛濕。
七月 眼科醫生忠告(廣東省人民醫院眼科主任 張良)
●夏日游泳要提防紅眼病,盡量選擇水質好、污染少的游泳場所游泳。游泳時佩戴泳鏡,能有效地隔開水和眼睛的接觸。游泳結束后滴幾滴具有消炎作用的眼藥水,減少感染病菌的幾率。
●手機和平板電腦屏幕上發出的藍光會在不知不覺中損傷視網膜,要盡量減少使用時間。使用時將屏幕亮度調暗,屏幕越亮,藍光越多。
●兒童要預防近視,走路、乘車或躺著時不要看書或玩游戲。用眼時間不能太長,使用電子產品,5歲以下的小孩最好控制在15分鐘左右,大一點的青少年每半小時就應適當休息。
●40歲以上人群至少每年做一次眼壓和眼底檢查。
●老年人別在街頭隨意買老花鏡,選老花鏡一定要經過科學驗配,才能避免傷害眼睛。一副老花鏡不能戴到底,一旦老花鏡不合適就得及時更換。
時令飲食——酷暑開始,宜吃綠豆、百合、西瓜、赤小豆、薏米。海帶綠豆冬瓜湯、苦瓜黃豆煲排骨有助清熱解暑。夏日脾胃較弱,可多吃粥,以減輕腸胃負擔。
八月 內分泌科醫生忠告(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內分泌科 李焱教授)
●“管住嘴、邁開腿”有助預防糖尿病。堅持適度鍛煉能夠消耗熱量、降低血糖、減輕體重。每天運動30-45分鐘,無需做劇烈運動,走路就行。
●每年體檢可早期發現糖尿病,尤其40歲以上、有糖尿病家族史、超重/肥胖等高危人群,都要做空腹和餐后血糖,必要時做葡萄糖耐量試驗和測糖化血紅蛋白。
●夏天各種時令水果大量上市,血糖控制良好、病情穩定的糖尿病患者可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,但量不宜多,同時相應減去正餐中主食的量。
●不要輕信各種“根治糖尿病”的方法和藥物,必須堅持監測血糖、定期復查,并在醫生指導下長期用藥。
●一旦確診患有糖尿病,要馬上查查眼底,其后保證每年檢查一次,這是盡早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最好辦法。
時令飲食——暑氣難消,秋老虎肆虐,多吃銀耳、百合、蓮子、蜂蜜等“清潤”食物,以防秋燥。冬瓜荷葉豬骨湯可消暑祛濕,西瓜皮荷葉海蜇湯可清肺止咳。
九月 腎內科醫生忠告(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 史偉)
●廣東人“無湯不歡”,但老火湯加入不少肉類,且長時間熬制,大量嘌呤會溶解到肉湯中。經常喝老火湯,會造成血尿酸含量升高,既容易導致痛風,也會損害腎臟。
●不少人因為工作太忙常常憋尿,殊不知,憋尿過久容易導致膀胱壓力升高,或者影響輸尿管-膀胱抗反流機制,導致尿液反流,容易并發腎盂腎炎、腎功能損害。
●很多人覺得中草藥沒有毒副作用,其實,不少中草藥對腎臟是有毒性的,其中以馬兜鈴、斑蝥、雷公藤、鉤吻、關木通、魚膽、澤瀉等腎毒性最大。
●長期大量服用消炎止痛藥也會引起腎臟間質的病變,形成“止痛劑性腎病”,最后甚至發展為腎衰。
●尿常規化驗是早期發現腎臟病的最簡單又便宜的方法,建議每年體檢應該做尿常規項目。
時令飲食——菊黃蟹肥,過于貪吃會損害健康。多吃蘿卜、荸薺、甘蔗、秋梨、葡萄等甘潤、降肺氣的蔬果。銀耳蓮子大棗湯、沙參蓮藕排骨湯可清熱潤燥。
十月 耳鼻喉科醫生忠告(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鄭億慶)
●在早晨起身前、晚間睡覺前,用拇指在鼻梁兩側上下摩擦30次,對鼻部健康大有裨益。
●堅持每天用冷水洗臉、洗鼻子,借助這些冷刺激進行脫敏,可增強對冷空氣的耐受力,減少過敏性鼻炎的發作。
●長時間戴耳機聽歌(尤其在地鐵等嘈雜的環境),會對聽力帶來極大損傷。
●孩子在1歲以內,如果發現聲音不能引起其注意,應首先考慮聽力障礙。2~3歲的孩子仍不會說話或只會簡單發音,也應警惕聽力有問題,要盡快帶去醫院耳鼻喉科進行聽力測試。
●目前發現有60多種藥物可引起耳聾,主要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(如鏈霉素、慶大霉素),而氯霉素、紅霉素等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也會引起藥物性耳聾。
時令飲食——秋燥兇猛,多吃蘿卜、秋梨、百合、蜂蜜、淮山、泥鰍等,健脾潤燥。蘋果百合玉竹煲鯽魚、鮮木瓜花生生魚湯利于滋潤脾肺。
十一月 兒科醫生忠告(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沈振宇)
●孩子發燒不一定是生病,孩子許多重要的生長發育階段,如萌牙、關節生長、接種疫苗以及第一次入幼兒園等,都可能發燒。
●11月秋季腹瀉高發,寶寶急性腹瀉時,預防脫水比止瀉還重要,媽媽一旦留意到寶寶有脫水情況要立即帶去就醫。
●寶寶久咳不愈,要當心是變異性咳嗽(哮喘),別自行買藥,最好讓醫生辨別。
●養育者不要對孩子生病過于焦慮,這種焦慮會傳染給孩子,哪怕還是牙牙學語的幼兒。孩子的精神不放松,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家長的關注,勢必會影響身心發展。
●父母親手帶大的孩子要比祖輩帶大的孩子身心更健康。父母要多些時間陪伴孩子,別以工作忙做借口。遵循科學、充滿愛心是應對千千萬萬個問題的基本寶典。
時令飲食——天氣轉冷,食用滋陰潛陽的膳食,如雞、鴨、魚類、芝麻、核桃、黑木耳等。潮州橄欖燉海螺、西洋菜南北杏燉鮮陳腎可滋陰潤肺。
十二月 神經內科醫生忠告(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 高聰教授)
●氣溫驟降時,腦中風患者會大幅增加。一旦寒流襲來,高血壓、高血脂等患者要注意保暖。
●預防中風,應當避免發胖,不吸煙酗酒,少吃脂肪含量高的動物食品,飲食宜清淡、堅持運動、充足睡眠、心情平靜。
●有效控制血壓,是高血壓患者預防腦中風的關鍵,應按照醫囑定時服藥,控制血壓到目標值,即140/90mmHg以下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要更低些,最好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。
●腦中風常突發起病,如出現口角歪斜、手臂無力、口齒不清等癥狀時,要抓緊時間送達醫院,3小時是救治的“黃金時間”。
●送院前給中風患者吃任何藥物只會增加死亡風險,因容易導致誤吸,引起患者窒息。因此,不要給中風患者喂藥和喂水。
時令飲食——適宜進補,可多吃羊肉、牛肉、雞肉、鵪鶉、黃芪、黨參、熟地、枸杞子、山藥、板栗等。黨參當歸羊肉湯、蘿卜煲牛展可補氣補血。
春夏秋冬的四季養生之道
春夏養陽
春夏怎么養陽呢?春天主生發,氣生發而陽光開始明媚,萬物復蘇。《黃帝內經》就告訴我們"無厭于日",就是不要討厭陽光,這個時候要夜臥早起,去曬太陽,讓我們抒發肝氣,讓我們的生機和氣機隨著春氣來運轉,這就叫做四氣調神。所以,春天養生的重點是怎么樣把你的肝氣和五臟氣與春氣來合拍、來協調。
春季養生以升發疏暢為特點,我們要注意使體內的陽氣漸旺起來。春天的氣候促使人血液循環加快,與肝臟的生理機能相關,若肝臟失常,就會出現一系列病癥,因而春天宜養肝的道理就在于此。
夏天的時候,萬物茂盛,陽氣旺盛,這個時候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機來保養我們的身體,來維護我們的生命。夏天重在養心,要多一吃點苦的東西,因為苦入心,對清我們的心火、對清我們的熱都很有好處。夏天我們還要多吃一點清暑利濕的東西,比如西瓜、綠豆湯等。關于肉,我們就多吃一點性寒的、性涼的,比如鴨子肉,而應該少吃一點雞肉等性溫的東西。另外,我們盡量要吃夏天成熟的食品,比如夏天成熟的瓜果和蔬菜。這樣吃東西對我們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處。
夏天的最后三十天,是養脾的時候,脾主運化,在這個時候我們要養化,就是要把東西煮熟了再吃。而且這個時候,大地要進入到成熟的階段了,谷子在灌漿了,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。這個時候是我們養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時候。
夏季天氣下降,地氣上升,天地之氣相交,人們的情緒應該保持愉快,使氣機宣暢,精神外向。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,就會損心傷氣。還有夏季宜大量出汗,又有"汗為心之液"一說,所以心氣也最易耗傷。
秋冬養陰
秋天的時候是"入地戶"的時候,我們常說春分開始"開天門",秋分開始則"入地戶"。入地戶時,萬物要開始收藏,我們人體也要養收。天地經過了春夏以后,似乎也累了。萬物該長的已經熟了,果子、莊稼都收藏了,這個時候呢,人也應該轉為休息了,這叫作"收"。
秋天主要要養肺。肺經過了夏熱的燥,到這時就要多吃潤的東西,比如梨、藕、杏仁、貝母、百合這些東西,來養我們的肺、潤我們的肺,收斂我們的肺氣。
秋天濕度下降,是容易感冒的季節。秋天天氣干燥,"燥"易傷肺,使氣宣發的功能受影響。從而引起干咳少痰等癥。所以要"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"就是秋養肺的理論依據。
到了冬天以后,就主藏了。這個時候萬物都閉藏,動物去冬眠了,花也凋謝了,樹葉也落光了,那么人呢,人的身體也該休息了。冬天最重要的養生就是養藏,藏什么呢?藏精,藏好了精則來年不會生病,所以說"冬不藏精,春必病瘟"。曾經有一個患者來找我看病,他老感冒,到春天我就不停地感冒。我說你冬天干嘛了,他說這個冬天他一直在出差,累得一塌糊涂。其實這就是他在冬天沒有藏精補養身體而造成的后果。我告訴他現在補一補吧,趕快來個"春眠不覺曉",通過睡眠保養好精氣。